一次表达就是一次灵魂交付
我愿意,那你愿意吗?
公众号:CHANGHE(changhezhidao)
微博:CHSHiX

旅行终点|创作者——我本孤独


80%的对白+20%的情节,这样的搭配对于一部电影来说是冒险的,意味着它难以有剧情上的跌宕。面对单调的故事,只能依赖于语言的艺术,不能是空泛的自言自语,必须字字扎人心窝,句句引人共鸣。对孤独人生的剖析要到位,但不能过于透彻,要给人反问自我的余地。而这部电影恰恰做得非常好,它没有玩弄文字,是尊重语言的;没有消解孤独,是理解孤独的。


电影的两位主角都叫Dave,一高胖一矮瘦,同样年纪轻轻,同时都有作家的身份,但胖Dave是一炮而红天才作家,瘦Dave默默无闻退而求其次成了一个记者,他们一个为采访者,一个为受访者。这样的电影设定像是一场访问,也是两个作家之间的交流,但又仿佛是一个作家的自我叩问与自我回答。


盛名会给创作者带来许多奖赏,会得到别人的崇拜、追随甚至是殷勤,能带来金钱、地位和选择主动权。而当你成了中心,拥有了这些东西的时候,你身边会萦绕越来越多的人,但他们没有真心,反而那些真心喜欢的你难以跨过这层层的附庸人潮来到你的面前。可对于创作者来说,自己的作品被喜欢才是真正的幸福,透过作品被认识到的自己,才是自己想呈现给读者的模样,这是与创作者自身的高矮、胖瘦、美丑无关的,也不是读者该关注的。


作家Dave对采访这件事虽然接受但是内心有着不安全感。自己的形象被知名的《滚石》杂志推送,意味着他的名声会进一步被扩大,会促进他书的销量。创作者创作的初衷不是为了贩卖,可贩卖是必然需要的,这是传播作品的渠道,但他们害怕的是自己对金钱的贪欲会渐渐超过对作品广为人知的期待。当创作成为了商品,创作者会产生忧虑;但是当创作仅仅只是创作的时候,创作者就不会产生忧虑吗?


在现今这个越来越取巧的社会,严肃的、纯文学性的、纯自我的表达好像就意味着小众化;浮夸的、刺激的、情绪化的东西更容易能登上畅销榜单。拿现在的音乐歌曲做个例子,只要是认认真真、付出心力去制作的歌曲一定不可能烂大街。就像周杰伦对《告白气球》的传唱度感到疑惑,并希望人们去听听他专辑里的其他歌一样。这样的氛围会给创作的人一种假象:我很不知名,那一定是我的创作很棒。其实大多很烂,就比如我自己。但是创作者能维系创作尊严的就只是在创作的那一刻做到认认真真、纯纯粹粹罢了,这太简单也太过困难,谁没有过对名利的崇拜?


当最后一场签售会结束之后,Dave始终处在一种焦虑之中,他害怕自己会喜欢上那样的生活,享受人们的注视,期待充满鲜花掌声、热闹的、被人环绕的虚伪社交,而为了在这样的社交中生存下去,就不得不去学习如何连续假笑数小时的技能。这是他无法承受的生存危机,因为创作者真正的满足感在于创作本身,创作其实是一件低物欲的事情。他既然是一个作家,那么以作家的方式生存下来才能让他感到轻松和舒适。


对于创作者来说真正的生活体验是非常重要的,但是随着科技的发展,互联网与人工智能让人生活得太过轻易了,几乎什么都是触手可及,我们的生活好像在失去“过程”这一环节,人会变得越来越懒惰,不去体验,仅仅靠电视、播放器或者VR了解一切,人们以为的触手可及其实就是触不可及罢了。倘若创作者失去了生活的体感,那意味着创作生涯的终结,因为脱离了创作的本原。


创作者都是孤独的,创作是他们享受孤独和摆脱孤独的方式,孤独也可以说是创作者创作的一种必需状态,独立并且极其自我。这就表示创作者特别需要一个自我封闭的空间,不被任何人事打扰。这会让他们周遭的人觉得他们很自私,认为他们非常不尊重人,要别人召之即来挥之即去。但其实是他们沉浸在一件自认为很美妙的事情里,但是别人无法体味。他们也忧愁于周围人不悦的心情,但是通常无法顾及。


所以两个Dave一个对结婚抱着向往但是消极的态度,一个则是一直逃避,甚至用远距离、异地恋来处理。因为他们都认为很难有人可以承受他们因创作而表现出的不稳定情绪。但是他们都期待在生活里有人陪伴自己,可以分享自己的想法。但如果生活里有人可以时时帮你去分担烦恼,理解你的伤感,你可以把所有的心事一股脑地倒给对方,那你的笔还有什么作用呢?Dave也不可能写出一千多页的小说了。需要用笔记录的多是那些无法诉说或无人倾听的,但憋在肚子里又阵阵犯呕的事啊。


“被误解是表达者的宿命。”我觉得这是能引起创作者共鸣的一句话,就像Dave出名之后会有很多人来分析他的作品,从各个角度,就像是将他自己内心的那座小窝拆解开来,赞叹或贬低他的门窗,夸奖或批评他的砖瓦。还会将书中人物的经历理所当然地等同于作者的经历。很多时候作品被分割得四分五裂,创作者被猜测成是面目全非。当他想要真实地站在人们面前,却被人嫌弃不够具有传奇色彩。


Dave身上承载的不只有创作意义上的孤独,更有人生意义上的孤独。他是一个抑郁症患者,他在黑暗的世界里四处求生,最终找到了创作这一生路。他书中写道:当一个人从燃烧的摩天大楼跃下时,不是说他们不再惧怕坠落了,只是另一种选择更糟糕。他独自一人在寻找着自己生命的意义与价值,当前恰巧写作尚能让他追寻到一定的意义,可以消解他心里的孤独,倘若他在写作中还是只能感受到一片虚无,便意味着这一生路也成了死路。我们想过的人生都是那种回忆起来有意义,而不是一片空白的人生。虚无是最无助的孤独。

看完这部电影的时候,接着看到了最新一季的《我是歌手》,听青峰唱《燕窝》,听他说这首歌背后关于对创作及创作者价值的思考,觉得这首歌和这部电影的内涵是不谋而合的。很多时候,书写对于我来说是一件很失控,很猝不及防的事情,就像身体里有很多的气流在涌动,而笔尖落在纸上的感觉就像是一根针在我身体的某处扎出了一个小眼儿,以舒缓的方式释放了内心的挣扎与躁郁。

创作者开始创作的时候,都是没有目的的,只是在呈现自己眼中的世界,在自己内心筑一间小窝,保护自己的孤独与渴望。写作是一件很私密的事情,诉说有时有种强烈的羞耻感,所从未期待过获得关注,希望有人真正懂得自己内心的感受,不用多,遇上一个两个便是极其幸运和圆满的事情了。

原文地址: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IyMzQ3MzQwOA==&mid=2247485164&idx=1&sn=2a4c1397e4202b0dc641dd22b33f08da&chksm=e81cfc83df6b75952e0b8426c064bafd9a45cb2faa6f5edd883b3090b948b0ad30fffaf8e227&token=1080561616&lang=zh_CN#rd

资源获取:关注公众号——長和之道(changhezhidao),发送“旅行终点”即可。


评论(3)
热度(133)
©長和 | Powered by LOFTER
返回顶部